最近正是11.11大促的活动期,估计不少小伙伴已经加购了需要的好物,甚至已经交过定金了。而在这个时期,我也拿到了三星时隔半年多推出的又一款兼容PCIe 4.0×4和PCIe 5.0×2端口的SSD——三星990 EVO Plus。这款 ...
最近正是11.11大促的活动期,估计不少小伙伴已经加购了需要的好物,甚至已经交过定金了。而在这个时期,我也拿到了三星时隔半年多推出的又一款兼容PCIe 4.0×4和PCIe 5.0×2端口的SSD——三星990 EVO Plus。这款全新的SSD发布于9月25日,看名字就知道它是今年年初发布的990 EVO的“Plus”版本,那么这款990 EVO Plus表现如何,对比前代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呢?我们通过这篇评测了解一下。 在三星SSD产品的序列中,PRO系列定位为高端旗舰型号,注重高性能和可靠性——例如旗舰980 PRO和990 PRO;EVO系列定位为亲民大众型号,注重性价比,例如990 EVO。至于EVO Plus系列,其定位介于二者之间,作为EVO的升级版,在带来更为出色性能的同时也保留了出色的性价比优势,很适合广大消费者选择。 本次990 EVO Plus外包装延续了990 EVO的蓝色渐变,包装上印有硬盘本体,并且标明了990 EVO Plus兼容PCIe 4.0×4以及PCIe 5.0×2通道,同时包装上也标注了990 EVO Plus(2TB)的读取速度能够达到7250MB/s。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此次测试这款SSD的平台。处理器为AMD锐龙7 9700X,主板选用铭瑄MS-终结者B650M WiFi6,拥有满血PCIe 4.0 M.2 SSD接口,很适合我们用来测试三星990 EVO Plus(当然990 EVO Plus也可兼容PCIe 5.0×2,大家也可以体验该端口下的硬盘性能);存储方面,我们选择32GB的Crucial DDR5-6000MHz高频内存+1TB的三星990 PRO散热片版,保证990 EVO Plus发挥出它应有的性能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星990 EVO Plus的基本情况。 我们此次测试的三星990 EVO Plus为2TB版本,当用户在插入不同规格的接口时,Crystal Disk info软件会自动识别其端口。三星990 EVO Plus采用PCle 4.0×4通道,同时兼容PCIe 5.0×2通道,这也与此前推出的三星990 EVO保持一致。SSD固件版本为1B2QKXG7,支持S.M.A.R.T、TRIM以及Volatile Write Cache写入缓存特性,采用NVMe 2.0标准。此次的990 EVO Plus仍然采用三星自研5nm工艺主控,颗粒为三星的第8代V-NAND 236L TLC颗粒。 同三星990 EVO一样,全新升级的三星990 EVO Plus采用了DRAMless无缓存方案,支持HMB技术,也就是Host Memory Buffer主机内存缓冲器技术。这一技术利用了PCIe接口的直接存储器存取(DMA)功能,使得无缓存的SSD也可以通过系统CPU使用主机的一部分DRAM 内存来进行工作。其优势在于可以在保证性能几乎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成本,让消费者以一个更具性价比的价格购入高性能SSD。 首先我们采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对990 EVO Plus的读写能力进行测试。 经过数次测试可以看出,三星990 EVO Plus在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方面相较于990 EVO有相当明显的提升,其顺序读取速度能够达到7219.9MB/s,写入速度也能够达到6266MB/s的水准,够达到PCIe 4.0 NVMe SSD第一梯队,基本符合标称数据。 除了顺序读写速度有了明显提升,新品在4K随机读写性能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升级。硬盘的4K随机读写的性能对于很多琐碎小文件的存储、系统文件更新、网页缓存写入、大量图片拷贝等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,因此我们也会将4K随机读写性能作为SSD在实际使用中表现的参考。 三星990 EVO Plus在4K随机(Q32T16)测试中表现出色,4K随机读取速度能够达到1003K IOPS以上,4K随机写入速度也能接近1300K IOPS,对比990 EVO的提升幅度相当可观。 我们使用HD Tune PRO对硬盘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试,HD Tune PRO主要功能包括硬盘传输速率检测、健康状态检测、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。我们使用HD Tune PRO往990 EVO Plus中写入约300GB的文件,观察当缓存耗尽后硬盘的运行情况。 根据实测,2TB版本的990 EVO Plus缓存在靠近225GB时写满,此后读写速度会有一个降低,但很快会拉回到3000MB/s左右的水平。这样的性能调度既保证了用户在传输大体量文件时的效率,同时也能以一个相对快速的表现处理超出缓存部分的表现。通常来说,大家一次性写入200GB以上的数据的情况也并非常态,因此实际使用体验并不会受到影响。 TxBench等相关测试成绩基本与前面测试成绩保持一致,达到官方的标定数值。 三星官方的魔术师软件的BenchMark成绩基本与前面测试成绩相互印证。 我们使用3DMark存储基准测试对990 EVO Plus进行测试。这一测试主要是基于载入、保存、安装与录制精选热门游戏的各项测试来评估SSD的游戏性能。包括游戏的启动加载过程;在运行游戏的同时使用OBS录制1080P游戏视频的过程;将大体量游戏从移动硬盘拷贝到系统盘的过程等等,涵盖了PC游戏玩家所能遇到的与存储性能相关的各个方面,很考验4K随机读写性能。 在3D Mark的专业存储基准测试中,990 EVO Plus获得了3881的分数,带宽能够达到660.83MB/s,平均存取时间46μs,优于大部分参与测试的硬盘。 PCMark10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涵盖一系列来自流行应用程序(例如内容编辑或游戏)和常见任务的真实轨迹,通过模拟这些使用场景全面测试硬盘的性能。在PC Mark10软件的完整系统盘测试中,990 EVO Plus成绩达到了3883,平均带宽618.46MB/s,平均存取时间也仅有43μs。 而另一项PC Mark10快速系统盘测试中,三星990 EVO Plus可以获得5435的分数,带宽能够达到648.11MB/s,平均存取时间低至23μs。 除了性能方面相较于990 EVO有了明显提升,990 EVO Plus在能效和温度方面的表现同样更加出色。由于采用了V8 TLC NAND以及经过固件优化,三星990 EVO Plus的功耗最多降低16%,每瓦性能表现至高可提升73%。能效表现提升就意味着要实现同等的速度,990 EVO Plus所需的能耗比990 EVO低,另一方面,当二者处于同一功耗下时,990 EVO Plus的发热量也更低。这一提升将极大利好笔记本设备,尤其是当下笔记本产品更加强调轻薄化、长续航,能效更好、发热更低的SSD将更适合搭载于笔记本设备。 像家族众多SSD产品一样,三星990 EVO Plus的固件设计不会达到动态散热保护(DTG)点,并三星还为990 EVO Plus配置了镀镍控制器和散热器标签,帮助990 EVO Plus在高负载运行时快速散发热量。在经过一次高负载存储测试之后,990 EVO Plus的温度最高也只有78℃,离100℃的红线还有距离。除了缓存写满,我们在使用990 EVO Plus时无需担心长时间使用后因温度升高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,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产品都能带来出色的表现。 每次在评测三星旗下的SSD产品时,我总会提到三星专为存储产品打造的魔术师软件。魔术师软件不仅拥有友好的用户体验设计界面,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固件检查以及针对个人用户的附加设定功能。软件能主动通知用户可用的下载更新,更新固件有助于使设备始终保持在最新的稳定环境中。软件解决方案能监控、管理并维护硬盘运行,能够进一步提升硬盘性能。 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三星存储SSD,可以通过魔术师管理软件来验证是否为正品,这样也能够方便用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目前Magician魔术师管理软件已经更新至8.2版本。除了原有功能,魔术师软件还适用于三星移动固态硬盘、存储卡和U盘。魔术师8.2版本可检查PCIe插槽信息,以及BIOS、主板、操作系统和驱动相关的全部详细信息。此外,它还能提供硬盘分区功能,方便用户有效管理三星移动固态硬盘的分区管理、初始化和格式化。 测后总结 从990 EVO到990 EVO Plus,三星在升级NAND颗粒与固件的基础上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跨越。实不相瞒,当初三星990 EVO推出的时候,在当时的评测中我使用“豪赌”来形容三星在这款产品上的尝试,因为我并不确定三星在PCIe 4.0到PCIe 5.0的过渡阶段推出这样一款产品是否是正确的决定。但是990 EVO Plus让我理解了三星的产品布局,这个时隔大半年推出的“Plus”版本正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990 EVO的“完全体”。 通过DRAMless设计和HMB技术,三星控制了产品的成本;通过升级NAND颗粒与固件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提升;基于PCIe 4.0×4并兼容PCIe 5.0×2让这款SSD在即将到来的PCIe 5.0时代不会过时,减少两条5.0通道也有效控制了PCIe 5.0 SSD上普遍存在的高发热和高功耗问题,对一些像轻薄本这样的空间密集、热量敏感型产品有着很好的适用性。 此外,三星拥有十分出色的售后服务和产品保修,硬盘支持5年有限保修,十分可靠。最近正是11.11大促,三星990 EVO Plus也是刚好赶上一个发布福利期,有需要升级SSD、想给笔记本硬盘扩容的朋友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款SSD新品。 选购链接:https://item.jd.com/100144705326.html
|